Mambo Italiano_總彩二_0553 [最大闊度 640 最大高度 480].jpg
什麼是古巴Rumba?跟國標的Rumba有什麼不同?同樣是Rumba,為什麼看起來差這麼多?

類似的問題,這幾年來我大概被問了超過百次吧!基於古巴Rumba是Salsa的一個重要元素,而我接觸Salsa也超過了二十年,加上我對國標也略懂,就鼓起勇氣試著發表一些淺見。一方面不會落落長,大家看到度估;一方面也是希望拋磚引玉,希望各舞蹈先進及同好能夠不吝指正。


◎古巴Rumba

先來說說古巴Rumba。在大航海時代,西班牙等歐洲國家,將非洲(主要是西非)的原住民俘虜至中南美洲開墾新大陸,也就是俗稱的「黑奴」。而古巴是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,可以說是戰略及貿易的重要據點,所以也被稱為加勒比之鑰(La Llave del Golfo del Caribe)。古巴Rumba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發展出來,受盡壓榨的鬱卒黑奴,藉由家鄉的音樂與舞蹈獲得慰藉。在非洲,舞蹈就是生活的一部份,舞蹈記錄歷史,傳承著祖先的故事;舞蹈也是宗教的儀式,演繹亙古以來的神話。而西非的多神信仰,與統治者西班牙的天主教,在此融合成一種新的宗教Santeria,從而發展出崇拜與祭祀的音樂與舞蹈,也可以說是古巴音樂文化的骨幹。

於是,古巴Rumba以非洲舞蹈為起源,融合了西班牙的天主教文化以及音樂和舞蹈,如安達魯西亞的Flamenco(Flamingo),再加上古巴當地印第安文化的打擊樂器,比方說Maracas(沙鈴,就是大家在KTV會拿起來亂搖,像雞腿的那種),漸漸形成古巴Rumba。

P_20170330_210657_vHDR_Auto.jpg
沙鈴

據聞初期古巴Rumba的曲調較為哀傷,速度也比較緩慢。古巴Rumba上身前傾、膝蓋彎曲的姿勢可能是肇因於肩負重物,比方說採收水果的籃子。另有一說是晚上怕黑奴逃跑,於是將黑奴上腳鐐、鍊上鐵球,於是跳舞時必須壓低重心以免摔倒。可能也因為如此,早期古巴Rumba較為緩慢,甚至是聽到第一拍重音,但從第二拍起跳,所以只跳2、3、4,這可能也是日後影響國標Rumba的2拍起跳的跳法的原因。


Rumba


◎美西戰爭與古巴獨立

美西戰爭前後,古巴人心思變,終於廢除奴隸制度,進而獨立,不再受殖民統治的壓迫。這時期的Rumba速度漸快,捨棄了第二拍起跳的跳法,不再有哀傷的曲調,從而轉變為男女對跳,也算是男女互相認識、嬉戲調情的一種舞蹈遊戲,稱為Vacunao,在遊戲中男方以手帕、手勢或其它肢體動作示意進攻,女生則以長裙遮掩、側身閃避或以手阻擋示意防衛,若是女生來不及防衛被進攻得逞,男生就會開玩笑說這個女生要跟他回家。


Salsa中的Vacunao

◎美式Rumba

美式Rumba是古巴Rumba傳到美國之後,在美國逐漸流行起來的跳法,一般認為是受到歌舞片〈Rumba〉的影響。由於是美國電影,音樂和舞蹈都呈現了濃濃的好萊塢式爵士風,上身前傾、膝蓋彎曲的舞蹈姿勢也拉直了,但仍可看到許多肩部Shimmy的動作,音樂中也清晰可見Clave的聲音。


George Raft and Margo dance the Rumba (1935)


◎國標Rumba

國標舞是國際標準舞的簡稱,而這所謂的國際標準,是從20年代開始由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Dancing, NATD)所制定,包括音樂類型、舞步結構與服裝規定等。1925年首先制定了Waltz(華爾滋)、Tango(探戈)、Foxtrot(狐步)和Quick Steps(快四步)四種社交舞,而Rumba(倫巴)、Chachacha(恰恰恰)、Jive(捷舞)、Samba(森巴)和Paso Doble(鬥牛舞)是在1960所制定。

那NATD沒事幹嘛制定這些標準呢?喔!這可重要了!那時英國舉凡王公貴族、政商名流,談生意喬事情都在舞廳(Ballroom),場上跳舞交際互相認識,場邊談生意來去可都是一秒鐘幾十萬英鎊上下啊!這也是國標舞叫做Ballroom Dance的由來。那大家要跳舞總要有共通的舞步吧!於是由於社交的需求,英國的舞蹈教師們合力將當時流行的舞步加以整理,並「稍加」調整。而這一「稍加」可不得了啊!根本是整形整成了另外一個人。

那為什麼要調整呢?原來的舞蹈不是很迷人嗎?讓我們來穿越時空想像一下,一位西裝筆挺的帥氣男總裁(咦?),對著馬甲長裙、貴氣逼人的公爵夫人,上身前傾、膝蓋彎曲,伺機抽動手中的手帕,準備來個Va! Cu! Naaaooooo!!!!唉唷!這萬一打中了,輕則在社交圈掀起一場腥風血雨,重則危及國安動搖國本啊!於是善解人意的NATD為了維護社稷安寧,國家長治久安,便一肩扛起將舞蹈「稍加」調整的重責大任。手帕對角摺好、整齊的放回西裝胸前口袋,優雅的將上身拉直、抬頭挺胸、膝蓋打直,簡單來說,就是把舞蹈「芭蕾化」。這一來不但解決了社交的問題,同時造就了優美浪漫的國標Rumba,經由二戰崛起的美國傳播到全世界,受到全球愛舞人士的喜愛,流行至今。


Rumba(Allan Tornsberg我的恩師與永遠的偶像)

◎其它「芭蕾化」整形案例

整形之後,原來的舞蹈跟新的舞蹈仍然並存的案例,大概就屬Samba(森巴)和Tango(探戈)最經典吧!國標的Samba雖然仍強調臀部動作,但與巴西嘉年華的Samba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共通之處。


Samba


巴西嘉年華

而Tango對相對保守的英國人來說,第一個需要被「稍加」調整的地方,當然是阿根廷Tango最獨特的「擁抱」舞姿了。

阿根廷Tango.jpg
維基百科文字截圖 – 阿根廷探戈

Abrazo.jpg
阿根廷擁抱舞姿(圖片轉貼自網路,侵權請予通知,將立即移除)

原本的上半身擁抱,下半身分離的舞姿,被調整為上半身極度分開,腰部靠近的舞姿,根本上下顛倒,還真是有創意啊!

Ballroom Tango.jpg
國標Tango舞姿(圖片轉貼自網路,侵權請予通知,將立即移除)


◎結語

無論是原始熱情的古巴Rumba,還是纏綿浪漫的國標Rumba;深情抑鬱的阿根廷Tango,或是抑揚頓挫的國標Tango,每種舞蹈,其實都各有其迷人之處。隨著年代的更迭,舞蹈也不斷的在變化著,音樂也不斷的變化著,音樂與舞蹈之間當然也互相影響著。所以,古巴Rumba和國標Rumba,雖然有相同的根源,演變至今,也可以說已經是兩種截然不同、且各有特色的舞蹈了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古巴Rumba Rumba 國標Rumba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ogsh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